学术动态

黄国文教授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等期刊发表四篇论文

来源单位及审核人:外国语学院 张健 编辑:审核发布:宣传部 曾子焉发布时间:2022-06-01

  近日,AG真人外国语学院黄国文教授团队先后在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研究领域的三个知名期刊发表四篇论文。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SCI,JCR Q2,影响因子3.716)发表了两篇论文:(1)“The application of landsenses ecology in language carriers”(链接:https://doi.org/10.1080/13504509.2021.1920062),(2)“Advancement trajectory of emerging landsenses ecology for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链接:https://doi.org/10.1080/13504509.2022.2075483)。在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SCI,JCR Q1,影响因子3.390) 发表论文“A Psychological Perception Mechanism and Factor Analysis in Landsenses Ecology: A Case Study of Low-Carbon Harmonious Discourse”(链接:https://doi.org/10.3390/ijerph18136914)。在国际期刊Sustainability(SCI,JCR Q2, 影响因子3.251)发表论文“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of Linguistic Niche and Cultural Sustainability”(链接: https://doi.org/10.3390/su13179586)。此四篇论文均以黄国文教授为通讯作者,其博士生张兰为第一作者,共同作者包括AG真人资源环境学院李永涛教授和包世泰副教授。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是一份跨学科的国际期刊,投稿录取率为8%,该刊涵盖了碳中和战略、气候变化减缓措施、人类福祉研究、复杂生态系统协调、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人类维度及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等相关领域,为全球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的研究人员提供前沿信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和Sustainability也都是同行评价的国际期刊,研究内容包括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卫生、全球健康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等,为有关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的研究提供高级论坛。

  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对人类的意识形态及行为具有干预功能,因而对社会观念、人与其它动物的和谐关系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应用等生态问题具有建构作用,已有学者将生态语言学及系统功能语言学等理论用于解析语言所承载的生态意识,有效地从微观上阐述了语言所蕴含的生态潜能,而语言构建社会的宏观过程较少论述。“The application of landsenses ecology in language carriers”一文基于生态学的最新进展——景感生态学,建构了语言干预社会的景感营造过程,并结合McNemar配对检验验证了语言引导和规范人们言行的生态效应。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证明了语言在人与人、人与其他物种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中的影响和作用。

  和谐话语分析是黄国文教授在中国语境下提出的一种新的生态语言学研究方法,旨在通过语言展现人类与其他生态参与者之间的各种关系,促进和谐关系。“A Psychological Perception Mechanism and Factor Analysis in Landsenses Ecology: A Case Study of Low-Carbon Harmonious Discourse”一文通过梳理自我的概念指出和谐话语景感营造的心理认知机制是引导人们认识自我、实现生态自我的过程,并以低碳话语为例,探究生态和谐话语促成生态自我愿景共鸣的因素。结果表明生态和谐话语所激发的自我效能感、环境知识和环境关心是促成低碳生活愿景共鸣的主要因子,从而阐明了低碳和谐话语在心理认知层面的指标,以期有效指导和谐话语的景感营造,进而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语言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不仅局限于语言对环境问题的改善或恶化具有建构作用,还体现在语言自身的生态(即语言可持续性)也是可持续城市、社区及文化的重要组成因素,因此如何量化语言的可持续性水平是衡量文化可持续与否的关键。“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of Linguistic Niche and Cultural Sustainability”一文运用Shannon-Wiener和Pianka公式分析了我国贵州省剑河县苗语和普通话的时空生态位,结果表明两种语言空间生态位的低重合率使得两种语言均具有较为稳定的使用场合,从而留有维持语言活力所必要的社会地位和职能,证明了语言生态位的定量研究有助于量化语言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并能够为城市及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及时、准确、动态的参考数据。

  “Advancement trajectory of emerging landsenses ecology for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一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较为客观地梳理了景感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及前沿,并在其框架下提出了语言景感生态学设想,简析了语言景感形式的多样性及其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耦合关系,为语言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可行的分析框架,同时为生态语言学研究从微观向宏观的迈进开发了新的探索途径。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了2019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2019GZYB37)和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YJAZH013)的资助。(文图/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下一篇: